English

重科技应崇力行

1998-01-27 来源:光明日报 程 源 我有话说

科技兴业,强国富民,乃科教工作者的第一己任。走近2000年,历史的重担何其艰难。若论经济水平,我们的国民经济人均年产值只有620美元,而世界的平均值近5000美元,发达国家的平均值已近25000美元,就是发展中国家,其平均值也有1000多美元。若论科技实力,二战后,美国已获得诺贝尔奖164项,英国也有44项,我国还从未得过一项。现已进入“知识经济”时代,面对祖国的现状和未来,作为中国“科技人”,不奋争,不图强,何能挺胸立足于地球之上?再不殷心力行,又怎能迎头赶上?

若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,那么,智能就是第一生产工具。若说知识就是力量,那么,光有“知”还不够,还得会“做”。这也就是常说的“知行合一”。例如:紫杉醇,是由紫杉树皮提取的抗癌药,每克价值600美元。我国有此树,但缺提取技术。再说,中国有科学家和工程师155万,居世界之最多;中国还有大学文凭者3000多万;中国人每年在国际上发表论文数量排名第10位;可我们的人均国民经济排序却是162位。为何有此巨大反差?主要在于“重虚言”而不“崇力行”。古代发明指南车和水车者曾说过:“虚争空言,莫如试之易效”。为什么古有“四大发明”并世界领先,而今人反而不如先人能干?可见,当今国人“会写的多,能做的少”;“会动嘴的多,能动手的少”。更奇怪者,申请“自然科学基金”,适用技术研究竟然不要。也难怪,祖国大陆遍地都是“高级人才”,却不能如韩国人那样,“低位跃起,奇点突破”。哪怕是百人一“点”,千人一“线”,万人也可成“面”。更何况,我们的“科技人才”又何止数百千万呢?现代“知识经济”的核心,就是要能“知道怎样做”,而不是只“知道为什么”。

若说科学创造知识,那么,技术则创造物质。仅以化学物质为例,世界上已有50多万种,常用的也有6万多种,我国每年都要进口数千种。就说松香吧,我国每年出口25万吨,却要进口松香胶10万吨,前者600美元/吨,后者2000美元/吨,一年进出口的“剪刀差”就是1.4亿美元,我们为何不做松香胶呢?其生产技术也并不难,何乐而不为?由此联想,为什么国营大中型企业诸多亏损?恐怕主要在于产品趋同,产能过剩,只好刹价竞争。比如,一个“太空杯”,开始卖100元,后来卖70元,再降到30元,而后又降到4元,甚至还有2.8元的。如此周期,仅仅一年时间。当前,我国库存积压各类产品已高达4000亿元,每年,由于质量损失也高达2000亿元,这不是人财物的极大浪费吗?再加上某些企业高价引进技术装备,造成投产后“利不抵息”,进而,必然是“资不抵债”。长此以往,不破产才怪。可见,不靠科技创新,企业就难以生存。然而,理论上创新并不难,难就难在应用实践。

综上而言,我们的科教兴国或科技兴业,光有“纸上谈兵”不成,必须“重实用,崇力行”。对力行见效者,还应奖励导向,利益驱动。在此,抄录一联,以供思鉴:

诸葛才智皆盖世千秋惋惜未成功

(作者系北京化工大学教授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